援摩家属

在兰州市白塔山下的黄河上,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老的渡河神器—羊皮筏子。船工那黑里透红的糙脸加上那浓烈的西部口音,总会让人联想到雄浑的原始场面.....
唐代以前的渡河工具是缝革为囊的“革囊”,充入空气后泅渡用。宋代以后则用牛和羊的完整皮张,不再有多余拼缝接口,故改名“浑脱”。随着载重量的加大,将“浑脱连接在一块,犹如三国“连环计”的方式,上面加上木排,即变成“皮筏”.....
黄河的“咆哮”总是让人“胆裂魂飞”,以前没有水文资料和GPS的时代,行程十分凶险,整个羊皮筏子都是由谙熟水性的“峡把式”掌桨领航”,其他的筏工和乘客必须无条件服从“峡把式”的指令,而每次出发前“峡把式”总是亲自检查“浑脱”的气压,必要时自己吹气补充现在在白塔山下的筏子或许少了些“惊心动魄”。因为这里水流不急,“峡把式”悠哉的划着小桨顺流而下,他告诉大家以前做这行绝对是刀尖上讨“生活”,水文环境的恶劣让他们有很多“忌讳”,如“破”、“沉”、“断”等词语是绝对不能讲的,出行前有时还需挂红、放鞭炮、祭奠河神等..“下水人乘筏,上水筏乘人”,科技发达的今天,我们见到的是“雅马哈”带着筏子返回上游的码头。过去的几百年间羊皮筏子已完成了人们生活、劳动、交通的历史使命,现在已只是游客娱乐消遣的方式,黄河上“身负绝技”的“峡把式”逐渐在“消亡”.........

   
评论
热度(1)
© 援摩家属 | Powered by LOFTER